雖然部落格已停更一年,2024年的我仍保持著閱讀的習慣,每月大約閱讀1-2本書。我將讀書心得調整為短篇形式記錄,方便快速記憶和回想書中的內容。這種方式雖然節省時間,但如果想挖掘更多重點,依然需要依靠目前這種「土法煉鋼」的部落格筆記法,效果更好。
《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》是我近期覺得值得細讀並劃重點的一本書。這些信件雖寫於100年前,但其中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適用,成為恆久不變的法則。許多近期出版的自我成長書籍,也在傳遞類似的理念。為了方便大家快速掌握書中的精華,我將每封信濃縮為一句重點,供大家參考。
第一封信:起點不決定終點
大多數的情況下,父母的位置決定了孩子的起點,但這不意味著終點。所以洛克菲勒在子女還小的時候,就有意識地讓孩子們不知道自己是個富人,因為金錢使人腐化墮落、不知進取。一個真正快樂的人,是能夠享受自己努力付出所獲得的收穫,「只取不予」的人會失去快樂。能力、態度、性格、手段、經驗和運氣,在人生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。每個人都有求勝的意志,只有決心做好準備的人才是贏家。
第二封信:運氣靠策畫
「運氣真好的背後」是策畫之後的剩餘物質。想讓自己好運連連,必須精心策畫運氣。而策劃運氣,需要好的計劃,好的計畫一定是好的設計,好的設計就一定能發揮作用。在構思好的設計之前,有兩個基本的先決條件: 1. 知道自己的目標 2. 知道自己用有什麼資源,這兩個條件可以前後調換或是混和,譬如、選擇創造資源或是根據資源降低目標。在等待運氣的同時,要知道如何引導運氣。
第三封信:天堂與地獄比鄰
有一個寓言故事,一個人死後來到了美妙的樂土,有僕人、有美食,久了之後他開始索然無味,向侍者說:請給我一份工作。侍者說:這裡沒有工作給您。這個人非常沮喪揮著手說:我乾脆留在地獄好了!你以為你在什麼地方,侍者說。
常聽到人說「一個人爬到高峰需要做很多犧牲」,實際上,正在爬向高峰的人並不是在「付出代價」,他們努力工作是因為他們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。但有些人顯然不是很聰明,他們一直在尋找「完美的」雇主,事實上雇主只將機會留給那些格外忠心、格外努力的員工,因為他是在經營生意,而不是在做慈善事業,他需要的是有貢獻價值的人。收入只是工作的副產品,而公司提供了一個鍛鍊能力、培養技能的地方。
當你抱怨這個工作很累的時候,即使你不費力氣,也會讓你感到筋疲力竭,反之就大不相同。
第四封信:現在就去做
即使是普通的計畫,持續地去做,都比半途額廢的好計畫好得多。一個人只有依靠自己,才不會讓自己失望。
第五封信:要有競爭的決心
我不迎接競爭,我摧毀競爭者,但我不需要不光明的勝利,我贏得美滿、徹底而體面。
第六封信:為前途抵押
我所認識的富者,只靠自己一點一滴掙錢而發達的人少之又少,一塊錢的買賣遠比不上一百塊錢的買賣賺得更多。
第七封信:最可怕的是精神破產
如果靜止不動,就是退步,要前進,必須樂於做決定與冒險。失敗是走上更高地位的開始。
第八封信:只有放棄才會失敗
對一般人來說,失敗讓他們很難堅持下去,而成功則容易繼續下去。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毅力,懷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,只有毅力與決心無往不利。
第九封信:信念是金
堅定不移的信心足以移山。每當自己相信「自己能做到」,自然會想出「如何解決的辦法」。永遠絕對不要廉價的出售自己。
第十封信:忠誠於自己
跟那些渾蛋打交道,會讓你變得更聰明。這個世界上,除了神以外,沒有不追逐利益的人。我可以欺騙敵人,但絕對不會欺騙自己。
第十一 信:貪心大有必要
在人性中一種缺乏能力與意志的力量,那就是忌妒。當你超越某些人的時候,他們就會忌妒你,用一種帶有貶意的字句來詆毀你。貪心沒有什麼不好,從貪心開始才會大有希望!真心想要的東西一定要設法得到,成功與失敗的距離只是一念而已。
第十二封信:地獄裡住滿了好人
我不喜歡競爭,但我努力競爭;我不喜歡錢,我喜歡的是賺錢。想要成功,就必須抗拒同情別人的念頭,沒有競爭到底的念頭,最後只有做失敗者的資格。
第十三封信: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
如果給一個免費的午餐,他就會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。資助金錢是一種無效的幫助,他使一個人失去勤奮的動力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人們要知道要出人頭地需要以努力作為代價,而白吃午餐的人,遲早會連本帶利的付出代價。
第十四封信:做傻的聰明人
做好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石,如果一開始就高高在上,就無法體貼下屬的心情。世界上有兩種聰明的人,一種是活用自己聰明的人, 一種是活用別人聰明的人。領導者多是聰明的傻瓜,他們以為抓住人心就得依據從上而下的指揮方式,要知道每個人對自己受到輕視都非常的敏感,被矮了一節就會失去幹勁。一頭豬被好好誇獎一下,他就會爬到樹上。善於驅使的經營者,他們懂得讚美他人的藝術,並獲得部屬的更多敬重。有了「懂」的感覺,就失去前進的動力,但受到自尊心的驅使,便變得難以啟齒。自作聰明的人是傻瓜,懂得裝傻的人才是真聰明。
第十五封信:財富是勤奮的副產品
財富是意外之物,機會只留給勤奮的人,我們的財富是勤奮給予的嘉獎。
第十六封信:不要找藉口
贏的本身代表一切,努力去贏的做法才是最重要,不要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。
第十七封信:你手中握有成功的種子
我就是我最大的資本,唯一的信念就是相信自己,成功的種子就在你身邊,只是你還沒發現。
第十八封信:我沒有權利當窮人
手裡每多一分錢,就增加了一分決定未來的力量。錢不是萬惡的根源。我不是窮人,這是來自於自己的信念。
第十九封信:就要做第一
人不是在計畫成功,就是在計畫失敗。沒有野心的人不會成就大事。我非常篤定為自己工作才會富有,不相信為別人工作就一定成功。
第二十封信:冒險才能利用機會
你擁有的東西越多,你的力量就越大。機會來了,放走它的不只是金錢,而是削弱你在致富競技場的力量。我們都在冒險與謹慎之間做出抉擇,而有些時候,靠冒險獲勝的機會要比謹慎大得多。
第二十一封信:侮辱是一種動力
每一個人都有享受喝采的時候,也會有受到攻擊的時候,如果你受到侮辱,就將它視為一種力量。如果有人傷害你的情感,你要不為所動,如果你死守你的尊嚴,就不會有人傷害你。
第二十二封信:用實力讓對手恐懼
了解自己、了解敵人,幫助你獲得勝利的前提,談判更是如此,跟你開戰的不是生意,而是人。要完成一個好的交易,要突顯的是商品的價值,而不是價格。
第二十三封信:要有合作精神
想要人怎麼待你,你要先怎麼待人。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誼更勝於建立在友誼上的生意。往上爬的時候對別人好一點,因為你走下坡的時候會遇見他們。錢買的到人才,但買不到人心。
第二十四封信:不甘示弱才會贏
我們思想的大小決定了成就的大小,千萬不要廉價的出賣自己。我們不能改變風的方向,但是我們可以調整船舵的方向,你要相信你可以的。
第二十五封信:讓每一分錢都帶來效益
每一刻都是關鍵,每一個決定都影響生命的價值。要有下決心的策略,如果沒有想到最後一步,就不要邁出第一步,一旦下了決心,就要像鬥士一樣,忠實地去執行。
第二十六封信:忍耐就是策略
在我的眼裡「忍耐」不是卑躬屈膝,忍耐是一種策略,同時也是一種性格的磨練。你的強大是對他最好的羞辱。如果你真的想成功,一定要掌握保護自己的機會,更要設法搶奪別人的機會。
第二十七封信:幸運之神眷顧勇者
如果你覺得自己是贏家,你就會表現得像贏家,你的行為也會像個贏家,而改變了「運氣」。態度有助於創造運氣,而機運就在你的選擇之中。
第二十八封信:真誠地相信自己就有辦法
「不可能」是一個失敗者的用語。我知道我一定辦得到,所以我會問:我要怎麼才能做得更好。
第二十九封信:尾聲就是開始
一個偉大的成功者,是用一個個小的成功將自己堆砌上去,尾聲只是一段旅程的最後一站,又是一個新的夢想的開始。大部分的人會失敗,不是因為犯了錯誤,而是自己沒有全身心的投入。
第三十封信:不要讓小人扯你後腿
我拒絕與兩種人交往1. 安於現狀的人 2. 無法堅持到底的人。我一直深信,一個人的個性與野心、身分與地位,與什麼人的交往有關。不要讓那些消磨你自己的人拖累你。
第三十一封信:做目的主義者
我們選擇了什麼態度,也就決定了我們的行為,至於結果很快就能見分曉。目的是領導的依據,結果很有可能讓你失去掌控全局的能力。公開你的目的,傳遞的不是一個聲明,同時也是領導者勇敢堅定的誓言。
第三十二封信:拒絕責難,拒絕推委
關於管理,金錢的力量當然無法低估,但責任的力量更是巨大,我只是用我的管理方式來創造具有責任感的企業。責難是摧毀領導力的頭號敵人,不管是誰都有可能遭遇到挫敗,當問題出現時,我只是在想如何讓事情好轉,積極的朝向更高的生產力與滿意度前進。自我責難只會使人陷入憤恨不滿的圈套中,自我越強大,別人的影響力就越小。理性分析自己的責任是什麼?哪些是部屬應該負責?如果視自己是一個全權負責的救世者,哪就會讓自己陷入領導危機。如果一個員工對自身利益的事情都不在乎的話,就很難對做出完美工作有強烈的渴望。我絕對不會因為犯錯而懲罰,但我不能容許不負責任的行為。找藉口而不是提出解決方式,是無法容忍的。領導者最大的挑戰在於,如何創造一個開誠布公會比隱藏實情更來的舒適的環境。在對話中,應該是聆聽者才是擁有權力的人,而非陳述者。當你專注凝聽的時候,陳述者也會更加願意凝聽你的意見。
第三十三封信:善用每個人的智慧
我的目的是找出每個人的我所重視的價值,在他們出色的領域讓他們盡情發揮熱情,而不是找出他們的缺點試圖改善他們。
第三十四封信:永遠做策略性思考
你需要克制尋找單向簡單的解決方式,樂於嘗試能達成目標的各種方法,擁有在困難前付出行動的耐心,以及不達目的絕不收手的執著精神。策略的本質是彈性的,而不是某個可衡量的目標。要成為傑出的領導者,必須成為一個以策略為思考的人,避免讓自己陷入固化的流程中,開創有助於長遠目標的可能性。
第三十五封信:將部屬放在第一位
我想不到任何理由不去善待那些讓我口袋鼓起來的員工。人性的最基本面就是獲得慷慨,以及尊重。我可以試圖傾聽他們的問題,也可以選擇忽略它,我總是試圖了解員工需要什麼,想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。我無法想像不被重視的痛苦,我的目的就是讓每個人在工作中如沐春風。
第三十六封信:財富是種責任
這邊講述的是一段傳奇的歷史故事,也是美國成立聯準會的由來:聯邦政府無力保證黃金儲備,華盛頓政府轉向摩根先生求助,摩根無能為力,洛克菲勒拿出巨資平息了金融恐慌。
第三十七封信:充實你的心靈
心靈是我們充實的家園,我們的是好是壞都是依靠它來撫育。要做積極的人,首先要有積極的態度,正面的思考,把「恨」拿掉,用「愛」來代替;把「偏見」拿掉,用「了解」來代替,讓自己的心靈富足。
第三十八封信:誰都可以成為偉人
思考最多、感覺最高貴、行為最正當的人,生活也是過得最充實。
我非常推薦這本書,因為它像是洛克菲勒家族的「家訓」。雖然許多人對洛克菲勒抱有不同評價,大多源於仇富心態,但閱讀這本書後,我看到了一個享受成為富人的過程的他。
雖然他在商場上有時採取低價收購或壟斷的策略,可能讓人覺得殘忍,但商人本質上就是為了賺錢,而他擁有足夠的膽識去面對冒險與挑戰。這些挑戰可能帶來破產的風險,也可能開啟另一段奇蹟。洛克菲勒之所以成功,我認為關鍵在於他的「膽識」和面對困難時的不屈「決心」。
書中多次強調「正向積極、面對問題不抱怨、相信自己能達到目標、堅持並付諸行動」這幾個大重點。而我最欣賞的部分,是他教導兒子如何成為一位好領導者的態度。
這本書非常適合公司高層、創業者,或是對自己抱有偉大理想的人閱讀。